我的人生軌跡

多年來,我一直想用文字記錄下自己從小到現在的整個人生旅程。

撰寫自己的人生時間線的主要目的,是讓我能夠全面回顧和反思自己從小到如今中年階段的種種經歷。

過去人生中發生的每個重大事件,一直在我腦海中縈繞不散,這次機會讓我可以把它們一一整理和記錄下來。

這段人生之旅無疑充滿了起起伏伏,種種經歷都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珍貴記憶。

我衷心感激這些歷練,因為它們塑造和磨煉了今天的我

每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都成為我中年成長道路上的關鍵里程碑。

1983

出世

父母當年是內地新移民,沒有受太多教育,家境較為貧困,我自小住在沒有電梯的唐樓。

1995

中學生涯

我當時就讀的屋村中學是我自己填表選擇的。

在中學畢業前,我還從沒有去過海洋公園,沒吃過自助餐,從沒搭過飛機。

2002

人生首個低潮

AL成績卻不如理想,聯招派不到學校。

當收到成績後,我即場在學校痛哭,經歷了人生中的第一次低潮。

2003

初次打工體驗

原本計劃重讀,但嘗試一段時間後放棄溫習,瞞著家人外出工作。

期間從事多項散工和兼職,包括餐廳侍應、電訊街霸,百貨公司童裝銷售、本地連鎖服裝店銷售員等。

這年的工作經驗讓我學會勤勞刻苦。

2004

入讀大學後,我繼續打工,擔任門市家電銷售員。

利用上年度的AL成績報考聯招,成功入讀本地大學水泡科目,但學業成績平平,GPA不足2.0。

在學三年其間,在各大電器門市擔任不同品牌的銷售員,售賣家庭電器,手提電話。

這三年的前線銷售經驗讓我獲得了豐富的成長與啟發。

2005

股市初體驗

在學期間,利用兼職收入、積蓄和全數non-mean,加上銀行私人借貸,all-in股市開始學習投資。

記得當年還是電話落盤。

我還記得在大學電腦室內炒細期,每點10蚊,心理壓力已是很大。

2006

畢業後全職工作

首份全職工作在一間大型本地電訊公司擔任企業銷售,底薪9k。

需要穿整套西裝上班,工作包括洗樓和cold call。

2008

職涯的第一個小高峰

工作能力得到賞識,被委派與當時的經理合作,簽下當年整個行業最大的客戶,單筆佣金收入有六位數字。

2009

決定離開畢業後第一份工作

工作剛滿三年,雖然手握全公司的最大客戶,有穩定收入,但決定離開公司探索外面的世界。

辭職當日同時收到升職信。

2011

以28歲之齡結婚

回想起都有點年輕。

2013

轉換賽道

加入另一間本地電訊公司負責國際電訊業務。

這幾年收入沒有增長,但結婚後開支倍增。

2014

人生既高低起伏

孩子出生,帶給人生無比喜悅,但同時遭遇另一個人生低潮。

同年經歷頸部和腰部椎間盤突出,曾在家中痛至昏倒,首次乘坐救護車去急症室。

其後進行了整整一年的物理治療,曾有輕生念頭。康復後下定決心開始運動。

2015

職涯無比的迷茫

因與上司意見不合而決定搵工。

儘管在業內已小有名氣,但尋找工作近一年,面試十多份工作皆全軍覆沒。

陷入自我懷疑,在公司如行屍走肉般度日。

2016

改變人生的轉捩點

轉職至一間跨國企業,為業內數一數二的公司。

仍從事國際電訊業務的銷售工作,月薪上升有四成。

收到offer時難以置信,至今仍記得當時的感受。

2018

收入的里程碑

憑藉多年學習及經驗運到用新公司,年收入首次達到100萬,是當年的一個人生里程碑。

太太轉為全職家庭主婦,專心照顧孩子。

2019

事業生涯的巔峰

簽下公司歷年最大金額的生意,單筆佣金收入達七位數字。

當時年少無知,不斷自我膨脹。

2020

事業上的樽頸及中年危機

從高峰滑落,感到職業生涯遇到樽頸,決定尋找工作離開。

但整整一年,面試五份工作全數失敗,其中兩份更經過五輪面試。

同時中美貿易戰爆發,嚴重影響生意。

陷入自我懷疑,踏入中年危機,經歷人生另一個重大低潮。

慢慢調整心態,降低工作對人生的重要程度,重新尋找人生意義和目標。

2021

開始恆常跑步生涯

投入大量時間跑山,挑戰自己體能極限,找尋自我價值。

年跑量開始到達1000公里,參與人生的第一個半程馬拉松。

不斷既突破,但同時不斷的傷患及低潮。

2022

投入領跑員行列

期望用興趣及能力回饋社會,提高人生的使命感。

2023

開啟閱讀生涯,開始認真學習理財

突破了舒適圈,開始了持續的閱讀之旅,展開了第二人生。

開始認真學習投資和理財,並將其視為終生的事業。

2024…

事業上另一個小高峰

簽下個人職業生涯中第二大金額的生意,迎來事業的另一個小高峰,但心態上已趨於平和。

突破舒適圈挑戰自己,第一次在公司CEO和幾百位同事面前present。

2024…

學習建立個人網站

開始學習寫作,輸出,分享。

2024…待續

成為無言老師及達到捐血次數里程碑

總捐血次數達到75次。

在早年登記器官捐贈後,同時登記遺體捐贈,成為無言老師。

用生命影響生命,用自身微小力量貢獻社會。